【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探析

2024-06-17 14:30:05 233

文章导读

【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探析 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处理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


参考关键词:
联系客服提示-体制内材料助手

 

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处理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在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并且围绕这一命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新时代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断,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论断,具有坚实的实践根基。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揭示了民族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探索民族的产生,“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1]P557。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他们在《神圣家族》一文指出:“直到现在每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种优点”[2]P354。恩格斯在《工人阶级同波兰有什么关系?》一文中提出:“每一个民族都应当是自己命运的主宰。”[3]P224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民族压迫,指出:“如果一个民族奴役其他民族,那对它自己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幸”[4]P359。他们主张通过消灭阶级压迫实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并且强调无产阶级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只有无产者才能够消灭各民族的隔离状态,只有觉醒的无产阶级才能够建立各民族的兄弟友爱”[5]P666。《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各民族才能实现平等的交往与共处。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6]P228列宁强调民族平等,认为:“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是同完全平等的原则密切联系着的”[7]P244。列宁在《关于民族平等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草案》中,从俄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变更、民族平等规定、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需要的经费比例等方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在俄国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党的二大政治纲领,提出要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历史上党的文件曾使用过“中华民族”“中国全民族”等概念。抗日战争中我们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8]P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9]P34他还要求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逐步地改变其落后状态,逐步地达到事实上的平等”[10]P533。

邓小平强调坚持民族平等与团结的政策。邓小平在1987年6月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11]P397邓小平认为:“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12]P148邓小平提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倡导通过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真正解决民族问题。

江泽民阐述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13]P238。他提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4]P1051

胡锦涛强调要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5]P94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在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15]P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逐步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在各民族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6]P148。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的首次提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7]至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民族工作实践的新时代总结。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愈是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愈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7年来,我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亲眼看到了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7年来,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7年来,我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收到了各族群众许多来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18]P2-3这段讲话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齐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取得成就的生动描述。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极大增加了我国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19]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演进规律的科学总结和现实观照。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互相依存、休戚与共,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走向统一团结的发展史。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前人留下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国家的重要优势。2014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多民族、多文化恰恰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16]P147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探析

链接地址:http://www.cailiaozhush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013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