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委员、秘书长陈一新讲话要点汇编(31篇)【唯一微信zhushoux7】

2023-04-20 01:03:55 121

文章导读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圆满收官!为全国铺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陈一新2020年12月01日试点工作的圆满收官,开创了新时代政法战线开展自我革命的有效形式,开辟了锻造新时代政。


联系客服提示-体制内材料助手

 

 

 

试点工作的圆满收官,开创了新时代政法战线开展自我革命的有效形式,开辟了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具有示范效应、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试点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永远在路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准备开启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大幕,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一、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呈现出“五大亮点”

5个月来,试点地区、试点单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要求,增强政治自觉,敢于动真碰硬,善于创新举措,狠抓任务落实,蹄疾步稳推进试点工作,呈现出“五大亮点”。

——洗礼淬炼不放松,政治建警得到明显强化。坚持把政治建警贯穿试点工作始终,按照“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要求,以政治教育为主抓手,强调学思践悟结合,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来抓,试点地区党委、政法单位“一把手”给干警讲专题党课,试点单位广泛开展政治轮训,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践行初心使命。加强党史国史政法史教育,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党性剖析,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明方向。宝鸡市国家安全局等单位举办延安整风精神讲座、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

敲响法纪警钟。试点地区纪委书记带头给政法干警作警示辅导报告,剖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宜宾市印发忏悔录、拍摄警示片,将课堂摆到庭审、监狱“第一现场”,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有的干警感慨说:“昔日领导、同事如今成反面典型,令人反思警醒,敬畏法纪之心时刻松不得!”

——刮骨疗毒不畏惧,害群之马得到坚决清除。坚持“严”的主基调,以最严要求正风肃纪,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维护政法队伍肌体健康。截至11月30日,试点地区处分处理2247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227人;立案审查448人;移送司法机关39人。

问题线索不放过。驻点指导组通过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开通网上举报平台、评查重点案件、走访谈话等方式,对涉嫌违纪违法线索应收尽收,共收到举报线索3万多条。四川省纪委监委在官方网站开设专门举报弹窗,及时公布试点地区干警违纪违法查处情况。哈尔滨市呼兰区开通“政法队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举报平台”,便于群众实时查询举报线索查办进展情况。对查否的问题线索由承办人员和承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签字背书、存档备查。目前,5个试点地区重点问题线索全部实现“清零”。

自查自纠不放过。试点地区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制定“自查从宽”政策及处置流程,以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途径,进行多轮次、多层级思想发动,有1380名干警主动向组织讲清自己违纪违法问题。不少干警坦言:“过去心里有事装着,干什么都难以专心,现在组织给了说清问题的机会,可以轻装上阵了。”划出“被查从严”红线,加大组织查处力度,严惩执法司法腐败问题,决不让心存侥幸者逃脱。

“漏网之鱼”不放过。以案件评查为抓手,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机衔接,紧盯全国、省级扫黑办督办的重大案件,紧盯“有黑无伞”“黑大伞小”的涉黑涉恶案件,再杀一个“回马枪”,深挖彻查“漏网之鱼”。宜宾市评查案件1.7万起,查出瑕疵案件188起、不合格案件43起,特别是对珙县“饶拾元涉黑案”进行复核,又挖出“保护伞”2名,对问责不到位的26人重新处理。哈尔滨市深挖彻查“安岩涉黑案”,依法对18名充当“保护伞”和执法司法腐败的干警采取强制措施。

——猛药去疴不迟疑,顽瘴痼疾得到有效整治。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责任,强化即查即改、边查边改、真查真改,“减存量”与“控增量”双管齐下,集中整治“六大顽瘴痼疾”和其它突出问题,“查、改、治、建”一体推进,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试点地区查纠整改了一大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案件,查处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117人,查处违规经商办企业、参股借贷干警238人,查纠违规担任律师、法律顾问16人。

开展“大起底”、深化“大整治”。针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问题,试点地区公安机关组织对2018年以来200余万件警情、案件进行抽查检查,发现一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问题线索,做到存量问题全部清理到位。宜宾市公安机关集中评查了2018年以来全部经侦案件以及2838起取保候审案件。三门峡市运用110指挥中心与警务综合平台数据进行比对排查,开展“警情大巡查、案件大评查、整改大督查”。针对“违规违法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问题,特别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纸面服刑”问题,呼兰、松滨2所试点监狱及宜宾市所在的5所省属监狱对“减、假、暂”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减刑、“踩点减刑”、编写虚假病情鉴定等问题,排查案件8万余件,确认并整改违规违法问题307个。针对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问题,有的试点地区探索建立“三个规定”记录直报制度,有的将“三个规定”执行情况嵌入办案系统,有的将“三个规定”内容制成电话彩铃发挥提醒警示作用。针对“司法人员离职后违规担任律师或法律顾问、充当司法掮客”问题,试点地区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信息共享、联合预警机制,会同律师协会严格监督管理。针对“政法干警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参股借贷、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问题,四川省珙县等地通过界定经商范围、协同行业核查、建立负面管理清单等措施,做到查处、劝退到位。

修筑“防火墙”、织密“监管网”。注重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相结合,通过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加快推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政法队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促使整改成果制度化。试点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出台规章制度99项,修改完善37项。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成离任法官及其亲属代理案件、暂予监外执行到期、案件久押不决3个自动预警平台,加强对司法活动的流程管控和智能监测。三门峡市公安机关出台取保候审十条规定;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完善了审理立功案件的程序规定、减刑案件裁量量化标准、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鉴定意见审查规定。试点地区探索建立“智慧警队”“智慧案管平台”“司法全过程监督信息系统”,促进从严治警智能化、规范化。健全任职回避、重要岗位轮岗交流等制度,交流轮岗521人,调整优化领导班子,加强优秀年轻政法干警选拔培养。

——充盈正气不间断,政法英模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政法队伍是和平年代奉献最多、牺牲最大的队伍。无数政法英模的事迹感人至深,值得我们去讴歌礼赞。试点地区把宣传英模事迹、弘扬英模精神摆到更加重要位置,集中展现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

选树政法英模。既抓住那些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的英模,又善于挖掘那些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凡人善事,真正把事迹可信、形象可亲、品格可敬、精神可学的英模和先进典型树起来,让大家感受到英模就在身边、榜样就在队伍中间。哈尔滨市开展“最美政法干警”“平安卫士”“新时代政法先锋”评选,激励广大干警见贤思齐。

宣传政法英模。组织举办政法英模事迹巡回报告会,大力宣传胡国运、张保国、李延军、王勇、陈昕茹等政法英模事迹,以最鲜活、接地气的方式述说英模壮举,让政法英模气概激荡人心。

学习政法英模。用好政法英模资源,让政法干警近距离学习英模事迹,做到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三门峡市开展“学政法英模、学革命先辈、学身边先进”活动,宜宾市开展“青年干警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激发动能不松劲,执法司法质效得到有效提升。试点地区把教育整顿作为提升执法司法质效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提高了执法司法公信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攻克了一批执法司法难点问题。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34起涉“套路贷”虚假诉讼案件再审纠正;云龙区人民法院化解了历年执行积案2515件,清理发放执行款413笔9000余万元。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重点执行案件逐案筛查,发现和解决涉及违规终本、案款发放不及时等6大类25项299个执行问题。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监督,发现公安机关、法院执法司法问题93项并督促整改。

提升了执法司法效率。试点地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效率得到提高,“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徐州市公安局涉法涉诉信访、警务有效投诉、民警违纪违法数同比分别下降36.6%、32.6%、47.2%。三门峡市灵宝市人民法院服判息诉率增长1.7%、调解率增长2.9%。

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广大政法干警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变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实效,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防控化解各类矛盾风险。

二、试点工作成功秘诀:重视“五善并举”

开展教育整顿试点工作,是新时代政法战线实行自我革命的一大创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批准试点工作方案,在试点工作每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试点工作把关定向。郭声琨同志亲自调研指导,对抓好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国试点办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做到了领导强化、条块协同、机制创新、举措管用,确保了试点工作推进有序有力有效。

——善于科学统筹谋划。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这是开展教育整顿试点工作首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以学习开路,把准教育整顿的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教育整顿的方向、目标、原则。

以调研谋篇,找准教育整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深入分析新时代政法队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深入分析近些年政法队伍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暴露出来政法干警充当“保护伞”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确定了教育整顿的主要任务。特别是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执法司法公信力的“老大难”问题、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或未能有效解决的“硬骨头”,提出整治“六大顽瘴痼疾”。

以布局为要,明确教育整顿的总体考虑和目标要求。经过深入反复研究,对试点工作作出整体谋划,明确了“一大目标”,即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贯彻了“五个过硬”要求,即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确定了“三大主题”,即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提出了“四项任务”,即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提升能力素质;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学习教育、问题查纠、整改总结环节,以学习教育开局、以问题查纠深化、以整改总结提升。

以试点先行,精心选择试点地区、试点单位。把近两年来查处干警违纪违法和涉法涉诉信访举报数量排位靠前、有“黑大伞小”未深挖彻查的涉黑涉恶案件、地方党委坚强有力并重视政法队伍建设作为选择试点的重要条件,以此增加试点工作难度,增强试点的示范性和说服力。

——善于坚持环环紧扣。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的“三个环节”,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环环紧扣、相辅相成。紧扣“三个环节”,召开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制定下发试点工作方案、驻点工作规程;先后召开5次全国试点办主任会议、3次试点工作交流会,明确每个环节任务,研究解决每个环节难点问题,提出每个环节工作要求,并做到每个环节“启动前有部署、推进中有交流、结束后有评估”,一环紧扣一环,蹄疾步稳推动试点工作落实见效。

开局有部署。每个环节伊始即召开会议,明确本环节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实施步骤、推进举措和组织保障。

推进有交流。针对每个环节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加强研究和经验交流,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做到政治建警、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优化制度、发挥体制优势等“六个一以贯之”。

小结有评估。每个环节结束后,本着导向清晰、聚焦效果、重点突出、务实管用的原则,认真开展评估,分别制定了“三看”“五查”“六评”的评估标准,对不合格的进行“补课”。

——善于压实主体责任。试点地区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均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做到重要工作直接部署、重大问题直接过问、重要环节直接协调、重要案件直接督办,统筹各方力量,步调一致地全程抓、深入抓、抓到底,切实承担起试点工作的主体责任。试点单位负起直接责任,建立线索台账清零制度,做到查实一个、查办一个、销号一个;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一项一项抓好整改落实;将试点工作成效列为试点单位党组(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检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试点地区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政法委等部门落实协同责任,建立工作会商、线索移交、案件查处、干部交流、舆论宣传等协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善于强化指导督导。中央和省级政法各单位发挥“条”的优势,积极推动本系统试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调研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涉及条线上的制度机制问题,有力促进了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实行中央政法各单位政治部主任挂点蹲点联系机制,加强调研指导,督促重点案件办理和顽瘴痼疾整治。全国试点办派出5个驻点指导组,全程跟进精准指导督导。各驻点指导组无私无畏、较真碰硬,既精心指导、又严督实导,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开展。

——善于坚持开门整顿。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整顿成效的根本标准,做到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

注重开门纳谏。试点地区通过召开民意恳谈会、服务对象座谈会、新闻发布会、深入走访等形式,近距离倾听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呼声和诉求。

接受群众监督。试点地区及时公布顽瘴痼疾整治项目,向社会作出整改承诺和时限。从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抓起,及时向社会公布教育整顿阶段性成效。开展第三方评估,了解群众对教育整顿的评判意见,做到查实情、问实效。

加强舆论引导。试点地区共召开新闻发布会37场,及时公开教育整顿进展及成效,主流媒体跟踪聚焦,网络舆论反响积极,广大网民纷纷留言点赞。

三、试点工作有益启示:坚持“五个结合”

历时5个月的试点工作,探索了新时代政法战线自我革命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了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的新路子,积累了成功经验,收获了有益启示,值得去总结、去坚持。

——坚持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相结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政法战线是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切实增强服务和保障推进社会革命的政治自觉。要对标对表“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法战线的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勇于刮骨疗毒,向一切侵蚀党肌体健康的问题开刀,永葆政治本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查纠整治与正向激励相结合。政法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要坚持一手抓问题查纠不手软、一手抓正向激励动真格,宽严相济、严爱并重、奖罚并举,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严在平时、管在日常,抓早抓小抓苗头,在治小病、治未病上下功夫;同时,要大力弘扬英模精神,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不断激发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让政法队伍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斗争锐气。

——坚持自查从宽与被查从严相结合。确立“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导向,是教育整顿试点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教育大多数、惩处极少数。搞好教育整顿,要坚持以政策攻心、以法纪攻坚,既要以“自查从宽”来引导,对那些主动自查、主动坦白、真心悔过的干警,依纪依法给予从轻、减轻处分;又要以“被查从严”来倒逼,对那些拒不主动交代问题的违纪违法干警,加大组织查处力度,依纪依法从严处理。

——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治”要标本兼治,既要“减存量”,解决老问题,又要“控增量”,防止新问题产生;既要猛药治疴、重典治乱,着力清扫“面上”问题,又要举一反三、追本溯源,着力解决“里子”问题。“立”要建章立制,善于系统集成有效创新举措,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加快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和政法队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以优化制度来保障政法队伍既风清气正又充满活力。

——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相结合。顶层设计是整体谋划、宏观设计,地方探索是因地制宜、创新实施,两者是教育整顿的“两条腿”,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既要靠顶层设计来引路,也要靠地方探索来探路。一方面,要科学搞好顶层设计,既要把握宏观,也要统筹中观,还要洞察微观,使教育整顿方案既能把关定向又善接地气。另一方面,要鼓励地方探索,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善于系统集成地方创造的新经验好做法并上升为顶层设计。


 

 

中央政法委连续三年开展了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起到了夯基垒台作用。“十大课题”调研已成为谋划政法工作的“基本功”、应对百年变局新挑战的“先手棋”、倾听人民群众新要求的“直通车”、检验领导干部新本领的“试金石”。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发言权、决策权、指挥权,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要把“十大课题”调研制度坚持下去,力求调研工作常做常新常效。

一、重“评题”:

就是要真正把优秀调研成果选出来、用起来,更好激发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今年四月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启动以来,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单位以及各地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积极行动,形成了一批格局大、视野广、接地气的调研成果。要全面回顾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开展情况,认真做好调研成果的检阅和评选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激励先进,努力实现以调研寻新机、以调研开新局。

——评“课题”的针对性。主要看调研题目是不是紧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贴政法工作实际,抓住维护安全稳定的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政法领域改革的堵点、完善制度机制的落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评“成果”的实用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有没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出带有科学性的理论创见、规律性的思想认识、指导性的对策举措,为领导机关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建议。

——评“转化”的及时性。主要看是否坚持把成果转化应用作为衡量调研成效的根本标尺,及时转化为领导讲话、决策部署、制度机制和政策文件,不断为政法工作注入动力、增添活力。

——评“适用”的实效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实践举措后,是不是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政法工作在破解难题中创新发展。

二、重“选题”:

就是要坚持实战为重、当前为先,切实解决好政法工作阶段性的重大实际问题。

选题是开展调查研究重要的第一步。中央政法委开展年度“十大课题”调研,选题要注重“两个结合、两个为主”:注重实战型课题与理论型课题相结合,以实战型课题为主,紧扣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实战所需,按照实战的理念、标准、要求,选题研题,务求实效;注重阶段性课题与长远性课题相结合,以阶段性课题为主,针对当前政法工作面临形势的阶段性特征,按照重大工作部署的阶段性要求,着力选取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思路举措。根据以上要求,启动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明确任务分工。

——开展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研究。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深入研究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对策措施。

——开展新业态领域社会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全面梳理新业态领域存在的风险,深入分析风险成因,研究提出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压实各方责任等对策建议。

——开展创新平安建设考评体系研究。紧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要求,研究完善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体系、计分维度、考评程序等,探索建立更加简约、精准、高效的平安建设考评机制。

——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分类指导研究。探索按照区域、类型、能级等特点,对试点城市进行精准分类,指导不同类型城市在全面推进试点任务的同时,结合各自优势,分别侧重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打造亮点项目,探索更有针对性的制度模式。

——开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深入研究平战结合、平战转换体制机制,探索增强基层社会动员能力和应急防控能力的有力措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水平。

——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制约监督制度机制研究。系统梳理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有关案件情况,深入分析类案特征和问题频发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的意见建议。

——开展创新执法司法监督方式、手段研究。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和政法队伍违法违规顽瘴痼疾,反思梳理执法司法监督的短板弱项,创新拓展方法手段,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研究。系统集成试点经验,找准“六大顽瘴痼疾”病灶根源,进一步明晰整治重点、完善破解方案,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

——开展政法新媒体矩阵平台构建研究。探索构建自有、自主、自立、自控的政法新媒体大平台,提升政法新媒体矩阵的聚合力、服务力、影响力,推动政法正能量信息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开展新型政法智库建设研究。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政法智库建设及常态化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决策咨询作用,提高政法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重“破题”:

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课题调研工作的实效。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破题”的科学方法,未能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习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努力提高调研能力水平,使调查研究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政法工作科学决策服务。

——深入群众求智慧。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也是智慧之源。越接近群众,就越接近真理。要深入城乡社区、基层网格、基层队所站庭考察调研,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微服私访”、随机调研,准确把握真实的一线呼声、基层诉求、干警期盼。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避免只看“盆景”、错过“风景”。发挥好市县联系点“信息源”“试验田”作用,定期开展蹲点调研,健全常态联系机制。

——借助外脑求善策。重视智库建设,建立政法实务部门与理论研究部门的交流协作机制,借助专家学者力量,协同开展理论性较强的重大课题研究。发挥网络技术平台优势,引导他们在信息获取、数据分析、样本调查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调查研究的精准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调研,从舆论视角验证政法工作质效,帮助查漏补缺、改进工作。

——依托科技求创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创新开展在线调查、网络问卷、视频座谈等跨地域、跨群体的规模性调研,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掌握基层经验亮点和意见建议。充分利用执法司法大数据“宝库”,加强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揭示以往人们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和普遍规律,努力把模糊变透明、未知变可知。打造前瞻性算法模型,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努力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动态有更加客观超前的把握。

四、重“领题”:

就是要压实组织领导责任,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把课题研究抓紧抓实。

调研实不实、质量高不高,关键在组织领导。政法领导干部要加强课题研究全周期管理,抓住重要关键节点,亲自深入基层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

——前期要统筹安排。统筹调研项目,通盘考虑、科学调度项目领域、选题角度。统筹调研地点,既要调研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亮点频出的先进地区,也要调研老少边穷地区,确保样本数据的全面性、多样性。统筹调研节奏,合理安排各单位调研时间,尽可能减少基层负担。

——中期要督促推动。强化时间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按计划开展调研工作,按时完成调研任务。强化质量要求,聚焦“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之处,拿出“一招制胜”的管用之计,制定“一以贯之”的长远之策。

——后期要转化应用。总结提炼群众实践智慧和基层鲜活经验,深入开展实证研究,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重大决策部署,变成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强化制度思维,抓紧制定社会治理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工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加深对新时代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成效。


 

 

教育整顿试点工作进入整改总结环节以来,各试点地区、试点各单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要求,接续发力、克难攻坚,狠抓问题线索清零、整改举措落实和评估总结等工作,推动试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截至11月22日,试点地区共有1380名政法干警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436人,党纪政务处分2224人。

——案件线索加快突破。坚持刀刃向内,紧盯重点案件、重要线索,尽锐出战,问题线索“清零”全面提速,又立案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干警。有的试点地区问题线索办结率达98.2%。

——问题整改纵深推进。聚焦整治“六大顽瘴痼疾”,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列出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拿出系列整改措施,做到立行立改、真抓实改,一些习以为常的不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被整治,一些打招呼、过问案情的现象被叫停,一些影响案件审理、执行及法律监督的深层次问题被纠正,执法司法公信力得到提升。

——长效机制着手建立。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统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健全正风肃纪、干部轮岗交流、内部管理监督等机制,促进管人管事管权制度化,压实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重塑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试点经验总结集成。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切实把生动实践升华为科学指引,为全国铺开教育整顿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整改总结环节即将告一段落,各试点地区近期要抓紧做好评估并召开总结会议,慎终如始、善作善成,以抓铁留痕的力度和韧劲抓好问题整改,不断巩固和扩大试点工作成果。

历时5个月的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收获了深刻的启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明年全国铺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成果,系统集成新经验好做法,将其转化为指导面上工作的科学思路和有效举措,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顺利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其中,“六个一以贯之”的经验和启示,值得去总结、去落实、去坚持。

一、政治建警要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政治建警,确保政法干警在政治上靠得住,真正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这次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的鲜明特点。试点工作突出教育整顿的政治性,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深化政治教育为抓手,把政治建警贯穿于全过程各方面。

——强化政治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教育广大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科学理论武装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促使干警增强查纠问题的自觉,永葆政治本色。

——坚定政治立场。教育引导政法干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执法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主动检视和解决政法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严明政治纪律。坚持以党章党纪党规为根本遵循,强化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健全党委政法委政治督察制度,教育引导政法干警严守政治纪律和其他各项纪律,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试点实践证明:开展教育整顿要坚持政治引领,善于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政法队伍,在政治建警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确保政法队伍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二、清除害群之马要一以贯之

政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虽然是极少数,但影响恶劣、危害极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试点工作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重视人民群众举报,注重与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相衔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形成了强有力震慑。

——全面彻查。坚持“开门搞整顿”,采取多种方式,广辟线索来源渠道,全面掌握干警违纪违法线索。加强法纪协作联动,充实线索查核力量,健全线索移交、查核、会商、督办机制,真正做到全面查、查彻底。

——深挖严查。以案件评查为抓手,紧盯全国、省级扫黑办交办督办的重大案件,紧盯“有黑无伞”“黑大伞小”的涉黑涉恶案件,采取逐案复查、交叉互查、提级再查等方式,来一次“大起底”“大过筛”,再杀一个“回马枪”,深挖“漏网之鱼”,严查“未办之案”。

——及时清查。建立线索台账清零制度,严格依法依纪办案,查实一个、查办一个、销号一个,确保线索及时查核、案件及时办理。对于查否的线索,由承办人员和承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签字背书、存档备查,强调对有线索不查、久查不结、查而不公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试点实践证明:开展教育整顿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清查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深查执法司法腐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这样才能维护好政法队伍肌体健康。

三、整治顽瘴痼疾要一以贯之

顽瘴痼疾是执法司法的“老大难”问题。试点工作之所以能走深走实,关键在于聚焦整治“六大顽瘴痼疾”,把整治队伍突出问题与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见人见案见机制,确保了教育整顿有抓手见实效。

——查改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即查即改、边查边改、真查真改,“减存量”与“控增量”齐抓,一项一项抓好整改,既防止老问题反弹、死灰复燃,又防止新问题产生、隐形变异,有效整治了一批顽瘴痼疾。

——标本兼治。注重问题分析和案例剖析,找准问题症结,掌握规律特点,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推动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显性问题与深层问题一起解决,确保既有立竿见影的实效,更有抓源治本的长效。

——治建并举。注重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相结合,通过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加快推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着力完善政法队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促使整改成果制度化。

试点实践证明:开展教育整顿要以整治顽瘴痼疾为着力点,“查、改、治、建”一体推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形成管人管事管权的管用机制,这样才能全面防范化解廉政风险,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四、弘扬英模精神要一以贯之

政法队伍是和平年代奉献最多、牺牲最大的队伍。无数政法英模的事迹感人至深,值得我们去讴歌、去礼赞。试点工作坚持把宣传英模事迹、弘扬英模精神作为政法宣传的主旋律,协调政法各单位选树宣传了胡国运、张保国、李延军等一批英模,使政法干警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展现了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

——把英模的时代形象“立”起来。擦亮识英模的“慧眼”,抓住那些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的英模,又善于挖掘那些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凡人善事,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业绩优异、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政法英模选树起来,让政法英模立得住、叫得响。

——让英模的时代风采“活”起来。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既宣传英模作为模范人物的闪光点、精气神,又宣传英模作为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让政法英模可亲、可爱、可信。

——使英模的时代正气“传”开来。善于发挥网络新媒体覆盖广、传播快的特点,用新、精、特的多样表达展现英模真善美的多彩内容,以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方式述说英模壮举,让政法正能量充盈网上、使政法英模气概激荡人心。

试点实践证明:开展教育整顿要深入挖掘、认真提炼、大力宣传政法英模,唱响忠诚之歌、担当之歌、为民之歌、奉献之歌,进一步树立政法队伍高大形象,这样才能弘扬社会正气,引领新时代社会风尚。

五、优化制度要一以贯之

增强制度意识,发挥制度作用,是开展教育整顿试点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相结合,重视系统集成试点工作创新经验并提炼上升为制度,以优化制度来保障队伍纯洁、激发队伍活力战力。

——优化宽严相济制度。确立“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导向,是这次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的一大特色,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教育大多数、惩处极少数。既以“自查从宽”来引导,对那些主动自查、主动坦白、真心悔过的干警,依纪依法给予从轻、减轻处分;又以“被查从严”来倒逼,对那些拒不主动交代问题的违纪违法干警,加大组织查处力度,依纪依法从严处理。

——优化严爱并重制度。坚持严在平时、管在日常,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制度,使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切实增强广大干警的职业荣誉感,有效激发政法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优化奖罚并举制度。在教育整顿试点工作中,注重强调赏罚分明,一手抓激励动真格、一手抓问责不手软,以激励鼓舞士气,以问责正风肃纪,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试点实践证明:开展教育整顿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善于系统集成有效创新举措,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以优化制度来提升教育整顿效能,这样才能促使政法队伍既风清气正又充满活力。

六、发挥体制优势要一以贯之

试点工作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就在于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构建起“条块结合、块上统筹、条上指导”的试点工作格局,有效促进了试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压实“块”的责任。试点地区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步调一致地全程抓、深入抓、抓到底,承担起试点工作的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政法委等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工作会商、线索移交、案件查处、干部交流、舆论宣传等协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发挥“条”的优势。中央和省级政法各单位发挥条线指导优势,积极推动本系统试点工作,特别聚焦顽瘴痼疾整治,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涉及条线上的制度机制问题,有力促进了难点突破。

——强化“组”的威力。驻点指导组思路清晰、要求明确,作风扎实、工作深入,既精心指导、又严督实导,实时跟踪试点工作进展,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落实。

试点实践证明:开展教育整顿要牢牢把握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压紧压实地方党委主体责任、中央政法单位指导责任、驻点指导组指导督导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条块协同、运转高效、落实有力的工作格局。


 

 

昨天闭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深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着重做到“八个深刻把握”: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彰显的重大意义、提出的总体要求、指明的政治方向、明确的战略定位、确立的工作布局、提出的重点任务、阐明的重大关系、强调的重要保障,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走在前列。通过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力求达到“五个成效”:学出内心的“信仰”,讲出真理的“味道”,研出深刻的“真知”,干出精彩的“亮点”,压出担当的“铁肩”。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彰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贯通、国内和国际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呈现出四大标志性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具有理论的引领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从实践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新道路,具有实践的指导力,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性拓展。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变革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从历史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华法治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华法系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贡献了维护国际法治秩序新智慧,具有世界的影响力,标志着人类法治文明的时代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立足全人类立场,高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方向,回击了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等“丛林法则”和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历史逆流,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牢牢把握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牢牢把握着力点,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

——牢牢把握基本路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向哪里走、走什么路作出深刻论述,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唯一正确道路,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四、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出发,深入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定位。

——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四个全面”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五、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工作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准确把握新时代和新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快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形成有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创新智能管理监督。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坚持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着眼法治国家这个目标,把党依法执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关键,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法治政府这个重点,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则、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夯实法治社会这个基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六、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还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

——牢牢把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个首要任务,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牢牢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个重要环节,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牢牢把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个迫切需要,完善涉外领域立法,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保障,服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执法安全领域合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七、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阐明的重大关系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若干重大关系,廓清了相关思想困惑,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改革与法治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八、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等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推动领导干部当好“带头人”,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推动政法队伍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推动法律服务队伍当好“建设者”,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引导,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满腔热忱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推动法学院校学生当好“接班人”,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力求达到“五个成效”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国政法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落实到政法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

中央政法委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上要带头示范、先走一步,力求达到“五个成效”。

一是学出内心的“信仰”,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有关法治建设各项部署。中央政法委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中心组的学习重点内容,组织举办领导班子读书班、政法领导干部研讨班、新任地市政法委书记培训班,推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要推动中央政法单位制定专门学习培训计划,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创新方式,开展全战线、全覆盖的培训轮训,让广大政法干警准确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要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政法干警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要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理论根基。

二是讲出真理的“味道”,引导激励广大政法干警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协同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继续办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向广大法学院校师生深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无可辩驳的真理力量。拟办全国政法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推动广大政法干警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运用政法新媒体,通过媒体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短视频等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广泛深入人心。要推动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的作用。

三是研出深刻的“真知”,通过开展年度“十大课题”调研提高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水平。在理论上,要举办好省部级政法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班,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要围绕“十一个坚持”确立一批需研究的重大课题,组织法学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深入研究,提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对法治领域错误思想观点的辨析批驳,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在实践上,要针对一些执法司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途径办法。

四是干出精彩的“亮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围绕政治安全,筑起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的铜墙铁壁,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围绕社会安定,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前线指挥部”,确保把大矛盾大风险化解在市域;坚持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基层治理“前沿战斗堡垒”,确保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围绕人民安宁,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织牢织密公共安全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围绕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围绕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打造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五是压出担当的“铁肩”,推动政法系统为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履职尽责。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纲要统一起来,结合政法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一项一项抓实抓到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推动各部门高效能落实,不断提高各领域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法治协调机构高质量统筹,积极履行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的职责,及时发现解决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是我们党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总结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新发展阶段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再创“中国之治”新奇迹的任务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深刻阐明了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主要考虑、突出特点和重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这次《建议》起草工作特点鲜明,可用“高、早、广”三字概括。“高”,就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起草组组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早”,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思考、早就部署,有关部门早作调查研究。“广”,就是广泛征求党内党外意见,集中全党智慧,充分体现民意。这次全会《建议》稿起草真正做到了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是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国共识的一大杰作,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又一典范。

一、新发展成就

凸显“八大亮点”、打赢“六大硬战”

奠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毅果敢、指挥若定,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战疫”、“战洪”、“战贫”系列大战中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在逆势中取胜势,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抵御了一个又一个风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顶风破浪前行,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八大亮点”。

①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②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③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④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之大前所未有。⑤对外开放持续扩大。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⑦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⑧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四中全会一年来打响打赢了“六大硬战”。

四中全会以来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领我们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尤其是打响打赢了“六大硬战”,战战激烈、战战精彩,影响世界、影响未来。

①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艰苦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率先控制住疫情。

②打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稳战。党中央及时部署实施“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和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目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经济唯一实现正增长。

③打好全面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对全面脱贫攻坚工作紧抓不放,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特别是对未摘帽的贫困县和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④打赢重大风险防控战。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稳步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化解涉众型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风险,确保了社会稳定。

⑤打赢维护香港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法律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制定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有效维护了香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⑥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歼灭战。持续3年发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大攻势,目前扫黑除恶战果辉煌,有力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广泛认同点赞。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信自豪。

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从世界看中国,“中国之治”令人自豪;从实践看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令人自信;从一年看五年,亮丽成绩单令人振奋;从民心看中央,坚强主心骨令人信赖。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核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奋进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惊涛骇浪前坚如磐石,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充分展现了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

二、新发展背景

胸怀“两个大局”、洞察“两大变量”

认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新时代谋划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看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开拓进取、开辟新局,更好统筹“两个大局”。在统筹“两个大局”中,特别要注意洞察“两大变量”:

——中国崛起是最大变量,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中国之治”带来中国之变必然引来世界之变。展望未来,经济全球化会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但根本方向不会改变。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百折不挠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向于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方向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是最大考验,既是风险挑战也可危中转机。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在疫情全球统考面前,各国表现高下立判,谁“治”与谁“乱”泾渭分明。在全球经济陷入负增长、大萧条背景下,唯有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保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并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今年我国将是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加快发展自己,我国发展势头就会越来越好。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机遇也就前所未有。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三、新发展阶段

把握阶段特征、明确阶段要求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五中全会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顺时应势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是科学把握世界大势、时代发展潮流、中国发展条件、人民群众期待的战略考量,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新发展阶段的起点是从“十四五”开始。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时代的起点是十八大以来,新发展阶段的起点是从“十四五”开始;新时代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新发展阶段,新时代与新发展阶段终点一样,而起点不一样。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又一个大跨越。

2.新发展阶段的突出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是实现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的发展,必须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3.新发展阶段的底线要求是安全发展。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的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安全发展,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

4.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导向是共同富裕。五中全会《建议》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重大举措。这些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5.新发展阶段的落脚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这次五中全会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从明年起将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最强音,成为新发展阶段最鲜明、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发展符号。

四、新发展目标

擘画2035宏伟远景、

描绘“十四五”美好前景

凸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但是量上的延续,也是质的飞跃、能量级的跃迁。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超越前人的前所未有的壮举。五中全会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目标,展现了我国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新发展目标的表述特点。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前景目标,采取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承接,而且作出了更加系统、全面、具体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战略谋划的科学性、系统性、超前性、连续性。“两大目标”既把5年发展规划放到15年中通盘考虑,又以5年规划为基础提出15年远景目标,体现了现代化标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

——新发展目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的特色特征。“十四五”前景目标与2035年远景目标昭示我们,我国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

五、新发展指南

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指导原则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

——指导思想明确了“五大内涵”。

明确了“坚持以什么为指导”,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明确了“推进什么布局”,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明确了“遵循什么路径”,即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明确了“聚焦什么重点”,即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了“实现什么目标”,即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指导原则强调了“五个坚持”。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五个坚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结晶。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原则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六、新发展理念

明晰发展思路、指导发展实践

成为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作用,必须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新发展理念是先进发展理念的“集合体”。新发展理念五大方面既有各自内涵,更是一个整体,契合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具有强大的指导力、生命力。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要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绿色发展,核心要义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对外开放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要求。共享理念实质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金钥匙”。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每个问题,都能从新发展理念中找到破题之策;贯彻新发展理念也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法宝”。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五中全会《建议》部署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总体上就是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的,充分体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七、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塑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大战略。

——新发展格局是历史性的大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从需求看,我国消费群体庞大,今后需求还有稳步增长空间。从供给看,我国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新发展格局是全局性的大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

——新发展格局是系统性的大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抓住工作着力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主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

八、新发展基石

防控化解重大矛盾风险、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安全屏障

五中全会《建议》专章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战略部署。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战略之举,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长远之策,是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国之基。要强化战略谋划和统筹推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现在“三大目标”。这就是: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

——体现在防控化解“四大类风险”。防控化解政治安全风险,防控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化解重大矛盾风险,防控化解公共安全风险。

——体现在打造“两大前沿阵地”。要突出打造市域“前线指挥部”,把重大矛盾风险化解在市域、确保风险不外溢上行。要突出打造基层“前沿战斗堡垒”,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体现在抓住“五个切入点”。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从最关键的责任抓起,从老百姓“最恨最怨最烦”难事干起,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九、新发展任务

紧扣目标要求、推出重大举措

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全会《建议》系统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落细落实。

初步梳理,《建议》就12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要办好的290多项实事,其中属于这次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办好的新实事就有132项,具体分布在以下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议》提出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16项新实事。

2、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建议》提出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发展数字经济等15项新实事。

3、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提出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12项新实事。

4、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等15项新实事。

5、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议》提出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8项新实事。

6、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议》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7项新实事。

7、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议》提出、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等5项新实事。

8、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提出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等11项新实事。

9、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建议》提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8项新实事。

10、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建议》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等23项新实事。

11、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议》提出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等9项新实事。

12、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议》提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集中力量实施国防领域重大工程等3项新实事。

十、新发展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

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关键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议》强调,要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重要讲话中就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锻造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过硬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

——善于统筹谋划。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要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善于走群众路线。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群众路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齐心协力开大船的生动局面。

——善于担当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

——善于狠抓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根据五中全会《建议》,紧密结合实际,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完善规划有效实施的机制,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把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重在领会、贵在落实。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安排,采取多种方式,学深悟透五中全会精神。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同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狠抓落地落实,推动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当前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重点要做好“九个结合”。

——要与集中专题研讨相结合,办好中央政法委五中全会精神读书班,实行专题辅导与跟进学习、集中研学与个人自学、支部研讨与集中展示相结合,丰富学习形式,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专题辅导之后,各局至少要用2天时间组织学习讨论,择优推选出1篇学习成果,由领导班子评出前6名在机关展示会上交流学习成果。

——要与组织开展年度课题调研相结合,围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政法领域重大问题,启动第六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十大课题”研究,谋划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思路,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好、落实好。

——要与研究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相结合,对标对表五中全会《建议》,紧扣事关政法事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需中央统筹推进的重大事项,细化相关发展规划。

——要与贯彻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举措,加大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力度,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要与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抓好试点收官环节,系统集成试点工作好做法好经验,研究提出明年全面铺开教育整顿的指导意见建议和实施方案,筹备好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会议。

——要与打好为期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相结合,保持专项斗争强大攻势,精心筹备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化。

——要与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抓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改革亮点。

——要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相结合,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功能,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要与抓好中央巡视整改相结合,筹备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巡视整改任务,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

 

 

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即将进入收官环节——整改总结环节,试点地区、试点单位要紧扣整改总结环节的任务要求,突出抓好问题整改、英模选树、建章立制、经验集成等重点工作,努力提升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全国铺开教育整顿工作提供示范样本。

在查纠问题环节,试点地区和驻点指导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导向,紧扣“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取得明显效果,呈现出“五大亮点”。

——干警思想受到了深刻洗礼。试点地区采取多种形式深化政治教育、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干警的政治意识、法纪意识明显增强。有问题的干警心结打开了、顾虑消除了,自查自纠的质效进一步提升。截至10月31日,经纪检监察机关核实,试点地区1285名政法干警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

——重点案件得到了坚决查处。试点地区教育整顿与扫黑除恶有效衔接,紧盯全国、省级扫黑办交办督办的重大案件,对“有黑无伞”“黑大伞小”案件逐一清查,对“保护伞”“关系网”狠杀“回马枪”,专项斗争成果进一步巩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举突破“8·23安岩涉黑团伙案”,抓获涉案人员50余名,刑拘了10余名违法干警。

——害群之马得到了有力清除。试点地区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全面排查干警违纪违法线索,组织精干力量深挖彻查,健全完善跟踪督办机制,依纪依法清除害群之马,形成了强有力震慑。目前已立案审查调查38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5人;处分处理1588人,其中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6人,辞退5人。

——顽瘴痼疾得到了有效整治。试点地区聚焦“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目标,扭住顽瘴痼疾不放,既抓“规定动作”、又抓“自选动作”,既抓“当下治”、又抓“长久立”,开展顽瘴痼疾大起底、大铲除、大根治,取得了标本兼治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队伍战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试点地区坚决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加强政法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落实任职回避、重要岗位轮岗交流、优秀年轻政法干警选拔培养等制度,健全执法司法监督从严机制,有效防范管控廉政风险,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要按照全国试点办审议通过的评估办法,对查纠问题环节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合格的按期转入整改总结环节;不合格的要先“补课”,经再评估合格后转入整改总结环节。整改总结环节要聚焦“六项要求”,即保持查纠问题的接续性,发挥英模选树的引领性,增强整改提升的针对性,突出建章立制的长效性,提升评估验收的科学性,提高经验集成的普适性。

保持查纠问题的接续性

“转段”并不意味着查纠问题的结束。要坚决克服过关心态、松劲思想、厌倦情绪,做到持续发力、慎终如始,以问题查纠倒逼整改落实。

——持续加力攻坚。目前试点地区还有一些“积案”未办结。要压实主体责任,拿出硬招实招,加快核查进度,确保案件线索全面“清零”。正确运用法律政策,严格履行案件线索查核签字背书程序,确保查核质量。把案件线索查结率作为教育整顿评估的重要指标,各驻点指导组要强化督导,推动任务落实到位。

——紧盯“漏网之鱼”。持续做好举报线索的收集、核查、督办,紧盯重点案件不放松,尤其是涉“伞”涉“网”案件要紧盯不放。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导向,明确时间截止期限,让那些仍心存侥幸、企图蒙混过关的人彻底抛弃幻想,抓紧争取主动。教育整顿试点结束后,如发现试点地区政法干警有违纪违法问题的,一律依纪依法从严查处。

——防范问题反弹。教育整顿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针对试点期间查纠的问题,坚持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做好“后半篇文章”,防止问题反弹、顽疾变异。高度警惕新出现的问题苗头,抓早抓小,果断施策,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发挥英模选树的引领性

政法队伍在和平年代是流血牺牲最多的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值得大力弘扬。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政法队伍主流是好的,害群之马只是极少数。大力选树政法英模,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树立政法队伍高大正面形象。

——把握好“时”。近期要集中推出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政法英模,与前期曝光的反面案例形成强烈对比,切实增强宣传效果。各试点地区要统筹安排,与中央政法单位正在组织的英模典型宣讲形成互动,形成强大声势。试点工作结束后,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英模选树宣传工作,持续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把握好“度”。选树那些事迹可信、形象可亲、品格可敬、精神可学的英模和先进典型,让大家感受到英模就在身边、榜样就在我们中间。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政法干警和人民群众近距离学习英模的事迹,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

——把握好“效”。组织开展“跟班先进找差距”等活动,面对面传帮带,使政法干警心灵受触动、行动有标杆。用好政法英模资源,大力弘扬英模精神,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真正把英模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整顿的内生动力。

增强整改提升的针对性

教育整顿关键在于找准和解决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实践落点,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动政法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分类建好问题台账。全面梳理试点期间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案件评查暴露的死角盲区问题、顽瘴痼疾整治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分门别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列出整改清单,做到即查即改、限期整改。

——实行对账销号制度。凡列入台账的整改问题,务必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指导组要严格把关,确保问题找得准、整改有实效。

——精准施策发力。对整改的问题,要深刻剖析产生根源,找出教育管理监督中的短板漏洞,做到有的放矢。试点地区、试点单位要拿出整改方案,能及时整改的,限期整改到位;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的,要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加强跟踪问效,一抓到底。整改情况要及时报全国试点办,全国试点办将适时组织“回头看”。

要突出建章立制的长效性

制度机制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管用。要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统一,通过务实高效的建章立制推进政法队伍建设规范化、法治化。

——突出全面从严,做到全覆盖。结合教育整顿集中整改,对照党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管党治党法规制度,修订完善政法机关铁规禁令,更好地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尤其要针对执法司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教育管理监督中的薄弱环节、长期没有解决好的死角盲区,加快建立完善监管制度,确保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实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突出化繁为简,做到少而精。制定规章制度,要克服形式主义,力求简明扼要,以便于执行。把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摆在突出位置,向重点环节发力,向关键的人、物、事、权聚焦。在关键性改革上求突破,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正风肃纪长效机制、政法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干警素质能力提升机制。

——突出刚性管理,做到严执行。制度定了就要严格执行,决不能以权势大而破规、以问题小而姑息、以违者众而放任。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坚决防止制度成为摆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入推进“一案双查”,以清单明履责、以督考促尽责、以问责惩失责。

提升评估验收的科学性

评估验收是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的必经程序。要精心做好评估验收工作,凝聚各方智慧,做到“收好粮”“归好仓”。

——科学制订评估方案。评估验收工作由驻点指导组会同试点地区组织实施。总的原则是,导向清晰、聚焦效果,重点突出、务实管用,简明扼要、便于操作,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评估验收方案报经全国试点办同意后执行。

——有效发挥评估效力。既要评估试点地区、试点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也要评估“条块”协调督导情况,更要评估全流程全环节中“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质效。在试点单位自评、领导小组复评、驻点指导组评估的基础上,由驻点指导组形成评估意见,报全国试点办备案。通过评估验收,要发现一批典型,掌握一批经验,同时要查漏补缺、巩固成果。

——开门验证整治成效。坚持开门搞评估,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群众、监督员现场评估,开展指导组暗访评估,还可实行第三方机构评估,更好检查整改的实效性、检验评估的准确性。用好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展示试点工作成效。

提高经验集成的普适性

各驻点指导组、试点地区、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系统集成试点经验,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好招、实招推出来,为全国铺开教育整顿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确保“立得住”。坚持实事求是,经验有多少就多少,不要拔苗助长,不可滥竽充数。试点地区、试点单位经验材料要报驻点指导组审核把关后,报送全国试点办。

——做到“学得来”。经验材料既要有代表性,又要可推广,不要刻意追求“高、精、尖”。经验集成要接地气,做到务实管用实用,让人一目了然、一看就懂、拿来能用、易于操作。

——能够“推得开”。驻点指导组要会同试点地区、试点单位着眼于教育整顿全面铺开后可复制可推广,聚焦教育整顿试点全流程,总结提炼出各个环节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提炼出条上指导、块上推动、条块结合、驻点指导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即将进入最后环节,务必压紧压实试点地区党委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有序的工作格局,为教育整顿提供有力保障。中央政法单位要继续加强条线指导,驻点指导组要继续发挥指导把关作用。协调纪委监委、组织部门以及税务、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继续给予支持,不断巩固和提升教育整顿成果。


 

 

开展《条例》督查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开展督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督查重点内容,切实加强督查组织领导,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督促按时整改落实,确保督查取得实效。

《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督查,是中办、国办列入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工作安排,此次督查10月开始,12月结束,由中央政法委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各单位等参加,组成6个督查组,由部级领导干部带队,分赴山西、辽宁、江苏、湖南、贵州、甘肃6省开展督查,以切实解决《条例》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到位、不扎实、不全面等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持续推动《条例》落地落实。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央政法委委员、秘书长陈一新讲话要点汇编(31篇)【唯一微信zhushoux7】

链接地址:http://www.cailiaozhush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00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